中國人民銀行26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會議強調,央行系統要把再貸款再貼現快速精準落實到位,為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資金支持,切實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可以預期的是,在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等更多支持政策加碼后,中小微企業將增強渡過難關、應對風險的能力。
增加優惠資金來源
會議表示,在前期已經設立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的基礎上,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元,同時,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5%。其中,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分別為1000億元、3000億元,再貼現額度1000億元。2020年6月底前,對地方法人銀行新發放不高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加50個基點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允許等額申請再貸款資金。
會議強調,再貸款再貼現資金要向重點領域、行業和地區傾斜,在現有支持領域基礎上,重點支持復工復產、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禽畜養殖、外貿行業等資金需求,并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游娛樂、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以及對防疫重點地區的支持力度。
“通過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并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可直接增加中小銀行低成本資金來源,提高中小銀行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能力。”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此前表示,要支持商業銀行有足夠的對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資金來源。除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這些貨幣政策工具要加大力度外,還要加大中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券的發行力度,讓商業銀行有充足的優惠資金來源。
預計金融機構將加快發行小微金融債節奏。北京銀行2020年度抗疫主題小微金融債日前成功獲批,成為全國首單獲批的抗疫主題小微金融債。長沙銀行表示,于25日至27日發行15億元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
此外,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日前透露,銀保監會正會同央行研究增加支小再貸款和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額度。
完善金融支持方式
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也需發揮國有大行“頭雁”作用。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強調,國有大型銀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速要力爭不低于30%。政策性銀行將增加35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以優惠利率向民營、中小微企業發放。
銀保監會大型銀行部主任王大慶介紹,六家大型銀行對醫療物資類重點企業的信貸支持累計已投放672億元,對應對疫情的生活物資保障類企業累計發放貸款754億元。
農業銀行在近日出臺的專項措施中明確單列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計劃,足額匹配和保障信貸規模。在確保完成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目標計劃基礎上,加強首貸戶貸款、制造業貸款、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投放,更加積極進取地推動小微企業信貸投放有效增長。
從政策性銀行看,國家開發銀行日前設立專項流動資金貸款,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盡快復工復產,全力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專項貸款人民幣總體額度1300億元,外匯總體額度50億美元,并根據復工復產總體安排、實際進展和資金需求動態調整。截至2月20日,專項貸款發放已達699億元人民幣。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主持召開的行長辦公會議要求,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下一步要會同有關部門,創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推動金融機構為防疫重點地區單列信貸規模,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民營和小微企業提供專項信貸額度。
政策力度大見效快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吉昱華25日介紹,截至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信貸超過7900億元。
從銀行角度看,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當前光大銀行已為醫藥衛生、醫療器材、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及疫情防控相關行業配置專項信貸規模200億元,其中50億元用于武漢地區,執行最優信貸價格。同時,對醫療衛生保障和生活物資保障類行業加大授信支持,目前表內外授信金額444.02億元,實際投放270.78億元。為受疫情影響較重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行業發放貸款已達156億元。
農業銀行則上下聯動,逐戶對接央行發布的全國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累計合作201戶,貸款余額180億元。除央行發布的重點企業名單外,鼓勵支持各分行積極對接地方政府確定的省市級防疫重點企業,累計為1099家疫情防控相關企業發放貸款合計262億元。
另外,國務院常務會議此前強調,鼓勵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申請,對符合條件、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貸款本金,給予臨時性延期償還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并免收罰息。(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彭揚)